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當今時代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弱,不是看資本的多少,而是看創新型人才的多少。創新型人才需要靠創新教育來培養,而實施創新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創新型教師。
那么,創新型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
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為一名創新型教師要能夠安貧樂教。甘于奉獻。人民教育
其次,對學生要傾注全心的愛。
第一,教師對待學生要有一顆博愛之心?鬃又员蛔u為萬世師表,關鍵在于他有一顆愛滿天下的博愛之心。他的學生來自各諸侯國,出身于不同的階級和階層。但他對學生不分智愚,不分長幼,不分勤惰,不分恩怨,一概熱心教誨和鼓勵。
第二,教師對學生要以誠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動學生。必須丟掉師道尊嚴的“面具”,不能以虛言欺騙學生。
第三,教師愛心應表現在對待學生的寬容上,無數成功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寬容是一種很偉大的教育力量,曾經有個學生因個人愿望沒有得到滿足,頂撞了老師。而這位教師沒有作任何解釋,只給她寫了一首小詩:“土地寬容了種子,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擁有了未來。”學生看了這首詩,沉思良久,終于悟出了自己的缺點。
第四,教師的愛心表現在對待學生的責任感上,有一位老師在回憶自己的教學生涯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在課堂上講某個問題時,沒有講清楚,他馬上就在一個孩子的目光中看到了迷惘,他覺得辜負了孩子的信任,自責自己備課的疏忽。多年來,在他的面前一直浮現著這雙迷惘的眼睛,這使他深深地愧疚,暗下決心絕不再出現這樣的情況。
二、擁有豐富的知識結構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眼里的教師應當是一位聰明、博學、善于思考、熱愛知識的人。”“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
那么,如何有效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呢?從我國目前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狀況來看,知識結構的構建還處于一種低效的銀屏功近利式的被動構建狀況。例如,為了文憑去函授,為了拿繼續教育的課時去學習。能否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區分“創新型教師”與“教書匠”的重要標尺。
三、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1、突出一個“人”字
所謂突出一個“人”字,是指在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教學的本質是開發人的潛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第一,重新反思課堂教學的本質。由于 受“應試教育”的干擾,不少教師把完成知識傳授的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惟一目標,至于學生是否樂意學,會不會學,善不善學,教師很少考慮。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必須始終關注著學生的發展。在教學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時時思考如何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困難?
第二,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素質的主戰場,但它不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惟一途徑。教育教學應當滲透在學生參與的各類活動中,滲透在社會、家庭、學校等學生成長的各個領域之中。
第三,要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讓學生學會探索未知比掌握現成的知識更為重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潛能比學會一門技能更為重要。因為今天的學生將要迎接未來可能發生的生態環境及社會變遷的挑戰。
2、敢說一個“不”字
實施創新教育,要敢于對目前阻礙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教學現狀說一個“不”字。也就是說,要用質疑的目光、否定的態度、發展的思路對教學現狀說一個“不”字。也就是說,要用質疑的目光、否定的態度、發展的思路對教學現狀經常進行反思,并進行不斷的創新。如教材里出現的東西是否都要教?是否可以對教材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必要的增刪?再者,書本上、教參上說的是否都是“真理”?例如不少教參把《凡卡》、《賣火柴小女孩》的中心思想確定為“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事實上文章里所反映的現象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也客觀存在著。我認為像這一類文章,有超越社會制度的價值,如對弱者、貧窮、不幸的關心,對幸福的期望和追求。
3、講究一個“思”字
講究一個“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某跨國公司在辭退一位員工時,老總和員工有這樣的精彩對話:“我有30年的經驗——”“不,你人有一年的經驗,只是將它重復了30次!”讀來令人深思,我由此聯想到有些教師為什么教了幾十年書,教學方法總是老一套,缺乏新意,教育教學實績平平,恐怕與他對自己現有教學方法不能經常反思有關。
四、具有創新能力
1、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要有創造性思維能力
3、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4、要有較強的教學監控能力
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確保自己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全部過程中,不斷地對教學活動進行積極和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自我監近代性教學是一種動態性教學,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充滿著精湛的教學藝術,它是教學的科學性和教學的藝術性的有機整合。